【三更半夜的意思解释】“三更半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深夜时分,通常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。这个说法源自古代的夜间计时方式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
一、意思总结
“三更半夜”原意是指古代夜晚的第三个更次(即三更),后来引申为深夜或凌晨的时间段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来表示时间很晚,或者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、出乎意料。
二、详细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三更半夜 |
拼音 | sān gēng bàn yè |
字面意思 | “三更”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,“半夜”指夜半时分。 |
引申含义 | 指深夜或凌晨,也比喻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或不合时宜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深夜发生的事件,如“他三更半夜还在工作”。 |
文化背景 | 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。三更大致对应现代时间的23点至1点。 |
近义词 | 夜深人静、深夜时分、凌晨时刻 |
反义词 | 黎明时分、日上三竿、天亮之时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或略带负面,表示时间过晚或行为不妥 |
三、使用示例
- 他为了赶项目,常常三更半夜还在加班。
- 那个时候,三更半夜的街上几乎没有人。
- 老师三更半夜还打电话来关心学生。
四、小结
“三更半夜”不仅是一个时间表达,更是中华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体现。它提醒人们注意作息规律,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氛围或强调事件的特殊性。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