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舍本逐末意思】“舍本逐末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它的字面意思是放弃根本的、主要的东西,而去追求次要的、表面的东西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抓重点、轻重不分的行为。
在实际生活中,“舍本逐末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比如一个人在学习时只注重表面的考试技巧,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;或者企业在经营中只关注短期利润,而忽略了长期发展和产品质量。这些行为都属于“舍本逐末”。
下面是对“舍本逐末”成语的详细总结:
成语“舍本逐末”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舍本逐末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》 |
字面意思 | 放弃根本,追求枝节 |
比喻意义 | 做事不抓重点,轻重不分 |
近义词 | 本末倒置、舍本求末 |
反义词 | 抓纲举目、本末分明 |
使用场景 | 批评做事方法不当、偏离核心目标的行为 |
现代应用 | 在学习、工作、管理等方面,强调要抓住关键问题 |
示例说明
- 例1:小明每天花大量时间背诵单词,却从不复习语法,结果英语成绩始终不理想。这就是典型的“舍本逐末”。
- 例2:公司为了提升销量,把资源全部投入广告宣传,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改进,最终导致客户流失。
总结
“舍本逐末”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,都要分清主次,把握核心。只有抓住根本,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。否则,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,也可能事倍功半,甚至适得其反。
通过理解并避免“舍本逐末”,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高效、理性地做出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