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意忘形名词解释】一、说明:
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就或处于顺境时,因过于兴奋、满足而失去常态,表现出失态或轻浮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,提醒人们在成功时应保持谦逊与理智,避免因过度自满而做出不恰当的举动。
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,最早见于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得意忘言,得鱼忘筌。”原意是指在得到某种东西后,不再执着于手段或形式。后来引申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,行为失当。
二、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得意忘形 |
拼音 | dé yì wàng xíng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得意忘言,得鱼忘筌。” |
原意 | 得到某种东西后,不再执着于手段或形式。 |
引申义 | 因过于得意而失去常态,行为失态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因成功而骄傲自满。 |
例句 | 他刚升职就得意忘形,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。 |
近义词 | 忘乎所以、趾高气扬 |
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 |
适用场合 | 批评、教育、文学描写等 |
使用频率 | 高(常见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) |
三、结语:
“得意忘形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警示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时,应保持清醒头脑,避免因一时的得意而迷失自我。只有在顺境中依然保持谦逊与冷静,才能走得更远、做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