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宝藏问答 >

唇亡齿寒出自哪里

2025-09-23 20:43:00

问题描述:

唇亡齿寒出自哪里,快急疯了,求给个思路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3 20:43:00

唇亡齿寒出自哪里】“唇亡齿寒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使用,也在历史、政治、外交等场合中频繁出现。

下面我们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、相关典故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
一、

“唇亡齿寒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,是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虢国时,大夫荀息提出的一个策略。他通过借道虞国来攻打虢国,认为一旦虢国灭亡,虞国也将成为下一个目标,即“唇亡齿寒”。这句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,强调彼此之间的关联性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唇亡齿寒”多用于描述国家之间、企业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,一旦其中一方受到损害,另一方也会随之受到影响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唇亡齿寒
出处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
作者/来源 《左传》,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
含义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,一方受损,另一方也会受到影响
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,晋献公欲攻虢国,借道于虞国。荀息建议:若灭虢,虞必危。
使用场景 政治、外交、商业、人际关系等领域
近义词 休戚相关、息息相关、唇齿相依
反义词 袖手旁观、漠不关心
现代应用 常用于说明国家间互惠互利、企业合作、朋友间互助等关系

三、延伸理解

“唇亡齿寒”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,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。它提醒人们,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,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,而应关注整体的平衡与稳定。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治理,都应注重协调与合作,避免因一时之利而忽视长远的风险。

此外,这一成语也常被用于国际关系中,如中美、中俄等国家间的互动,强调彼此之间的依赖性和相互影响。

结语:

“唇亡齿寒”源于古代典籍,却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不仅是语言的精华,更是智慧的体现。了解其出处和内涵,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与选择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