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犀岑参的原文和翻译】一、
唐代诗人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其作品以描绘边疆风光、军旅生活和异域风情为主。《石犀》是岑参的一首诗作,虽非其最著名的作品,但依然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。本文将对《石犀》的原文进行整理,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诗句 | 白话翻译 |
石犀在江岸,形似卧龙蹲。 | 石犀立于江边,形状如同伏卧的巨龙。 |
铸自巴山里,千年不损痕。 | 它是从巴山中铸造而成,历经千年仍未有损伤的痕迹。 |
江声随浪起,风色带云昏。 | 江水的声音随着波浪起伏,风色伴随着云雾显得昏暗。 |
何必求灵物,心安即是魂。 | 何必去寻找神奇的神物,只要内心安宁就是灵魂的寄托。 |
三、简要赏析
《石犀》一诗通过描写江边的石犀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感悟。诗中“石犀”不仅是实物,更象征着一种沉稳、坚韧的精神。诗人借景抒情,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才是真正的归宿,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。
四、结语
岑参的《石犀》虽篇幅不长,却意境深远,语言凝练。通过对石犀的描写,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心灵宁静的向往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岑参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人生与自然关系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