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】“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”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《新制布裘》,原句为:“安得万里裘,盖裹周四垠。……遍身罗衣者,不是养蚕人。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、贫富差距的感慨。表面上看,穿着华丽衣物的人并不是那些辛勤劳动的养蚕人,实际上是在揭示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:劳动成果往往被他人享受,而劳动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。
一、
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养蚕人的生活,以及那些穿锦衣华服者的对比,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劳动与报酬之间的不平等。诗人借此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,也批评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关注劳动价值、社会公平与人性关怀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白居易《新制布裘》 |
原文 | “遍身罗衣者,不是养蚕人” |
表达主题 | 社会不公、劳动与报酬的不对等 |
作者情感 | 对底层人民的同情,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|
现实意义 | 引发对劳动价值、社会公平的关注 |
语言风格 | 深刻、含蓄、富有哲理 |
使用对象 | 文学爱好者、历史研究者、社会观察者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科技发展、生活水平提高,但“劳而不获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无论是城市中的外卖骑手、工厂工人,还是乡村中的农民,他们的辛勤付出常常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。
因此,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劳动的价值,尊重每一位劳动者,推动社会更加公平、合理的发展。同时,这也提醒我们,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,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平衡与社会正义的实现。
结语:
“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”,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,更是对未来的警示。只有当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回报,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