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罄竹难书意思解释】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,即使把竹子用尽也写不完。这个成语出自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,原文为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意思是说,即使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,也写不尽他的罪行;即使东海的水全部用来洗刷,也难以洗净他的恶行。
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,数量庞大,无法一一列举。虽然其本意是贬义,但在现代语境中,也可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复杂性、多样性,如“历史上的战争罄竹难书”。
罄竹难书意思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罄竹难书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 |
字面意思 | 竹子用完了也写不完 |
引申含义 | 形容罪行极多,难以全部列举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严重罪行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现代用法 | 可用于形容复杂、多样、难以穷尽的现象 |
补充说明
“罄竹难书”虽源于古代文言,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,需注意语境和对象。它通常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,如历史评价、法律评论等。在口语或轻松语境中,使用不当可能会显得过于夸张或不合时宜。
此外,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数量多”,而非“性质重”。因此,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,确保表达准确。例如:
- “他一生作恶多端,罄竹难书。”
- “这次事件背后的问题罄竹难书,值得深入反思。”
总之,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精准地传达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