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霍金怎么用电脑说话】史蒂芬·霍金(Stephen Hawking)是20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,他因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,最终只能通过眼睛和面部肌肉进行交流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能够通过电脑与外界沟通,发表演讲、撰写著作,甚至参与公众讨论。那么,霍金是怎么用电脑“说话”的呢?下面将从技术原理和使用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总结。
一、霍金如何用电脑“说话”:技术原理
霍金在病情发展到晚期时,几乎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。为了与外界交流,他依靠一种特殊的辅助沟通系统。该系统基于语音合成技术,通过计算机生成声音,模拟他的讲话方式。
1. 眼动追踪技术
霍金最初使用的是一个红外线传感器,安装在他眼镜的右侧。这个设备可以追踪他右眼的微小运动,从而识别他选择的字符或单词。
2. 软件系统
霍金使用的软件是“Equalizer”,由英国工程师理查德·伊文斯(Richard Evans)开发。该软件允许他通过控制眼睛的移动来选择字母或词语,然后组合成句子。
3. 语音合成器
一旦句子被输入,系统会将其转换为语音。霍金的声音是通过一台名为“Speech+”的语音合成器发出的,这种声音后来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。
二、霍金使用电脑说话的流程
步骤 | 操作说明 |
1 | 使用眼动追踪设备(如红外传感器)定位眼睛动作 |
2 | 通过软件界面选择字母或词语(通常以网格形式显示) |
3 | 系统自动将选中的文字组合成完整句子 |
4 | 句子通过语音合成器转换为语音输出 |
5 | 霍金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演讲、写作或回答问题 |
三、霍金电脑发声的特点
- 声音独特:霍金的语音合成器采用的是标准的美国英语发音,带有机械感,但非常清晰。
- 速度慢但准确:由于需要逐字选择,霍金的表达速度较慢,但他坚持使用这一系统多年。
- 依赖技术支持:他的交流方式高度依赖于定制化的软件和硬件设备,体现了科技对残障人士的重要支持。
四、总结
霍金之所以能用电脑“说话”,是因为他结合了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、定制化软件系统以及语音合成技术。虽然他的身体无法自由行动,但他的思维依然活跃,借助科技的力量,他得以继续与世界对话。霍金的故事不仅是科学的奇迹,也是人类智慧与技术融合的典范。
原创内容,非AI生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