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脱式计算的题目】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,脱式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。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,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。脱式计算指的是将一个复杂的算式按照运算顺序逐步分解、分步计算的过程,最终得出结果。下面将对常见的脱式计算题型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部分典型题目的解答过程。
一、脱式计算的基本原则
1. 先乘除,后加减:遵循数学中的四则运算顺序。
2.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。
3. 有括号时,先算括号内的内容。
4. 合理运用简便运算方法(如结合律、分配律等)。
二、常见题型与解题步骤
题目 | 脱式计算过程 | 最终答案 |
12 + 8 × 3 | 12 + (8 × 3) = 12 + 24 = 36 | 36 |
25 - (10 + 5) | 25 - 15 = 10 | 10 |
7 × (6 + 4) | 7 × 10 = 70 | 70 |
18 ÷ 3 + 5 | 6 + 5 = 11 | 11 |
9 + 6 × 2 - 4 | 9 + 12 - 4 = 21 - 4 = 17 | 17 |
(12 + 3) × 2 | 15 × 2 = 30 | 30 |
20 - 4 × 2 + 3 | 20 - 8 + 3 = 12 + 3 = 15 | 15 |
16 ÷ (8 - 4) | 16 ÷ 4 = 4 | 4 |
5 × 3 + 5 × 2 | 15 + 10 = 25 | 25 |
100 - 20 × 4 | 100 - 80 = 20 | 20 |
三、学习建议
1. 多练习:脱式计算需要反复练习,才能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和技巧。
2. 理解规则:不要死记硬背,要真正理解“先乘除,后加减”等规则背后的逻辑。
3. 检查步骤:每一步都要仔细核对,避免因粗心导致错误。
4. 使用简算方法:如遇到重复加法或乘法,可以尝试用乘法代替加法,提高效率。
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,脱式计算虽然看似简单,但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只要掌握了基本规则并加以练习,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类型的脱式计算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