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文学作品如同璀璨星辰般点缀其中。而提到关于兄弟之间情感纠葛的经典诗句,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无疑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句。这句诗出自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之手,它不仅反映了曹植内心的复杂情感,也成为了后世探讨兄弟关系的重要象征。
一、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的出处
曹植,字子建,是曹操的第三子,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才华横溢,在诗歌、辞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。然而,由于其兄曹丕继位为魏文帝后对其存有戒心,《七步诗》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。
据传,有一次曹丕故意刁难弟弟曹植,命令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吟出一首诗来,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。面对如此紧迫的局面,曹植灵机一动,迅速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短短四句二十字,却深刻揭示了曹植对兄弟间无情争斗的无奈与悲哀。
二、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的原文及翻译
原文:
煮豆持作羹,
漉菽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
豆在釜中泣。
本是同根生,
相煎何太急?
翻译:
用豆子来做菜汤,
滤去豆渣制成液体。
豆梗在锅底燃烧,
豆子在锅里哭泣。
我们本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实,
为何要互相残害得如此急迫呢?
三、诗意解析
这首诗以豆与萁的关系比喻兄弟之间的联系。豆子和豆梗原本属于同一个植物体,但最终却因为争夺生存空间而不得不分离甚至对立。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兄弟阋墙现象的深深叹息,并希望唤起彼此间的理解和宽容。
同时,“本是同根生”强调了两人之间不可割舍的血缘纽带;而“相煎何太急”则直指问题核心——为何非要如此急切地伤害对方?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,既表现了曹植内心的痛苦挣扎,又蕴含着对和平共处美好愿景的向往。
四、结语
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,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。它提醒人们珍惜亲情、重视团结,在面对矛盾时应多一份包容与理解。正如曹植所言,无论外界如何变化,作为同胞兄弟,始终应该携手同行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