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宝藏问答 >

太极生两仪的全文(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)

2024-07-23 16:00:50

问题描述:

太极生两仪的全文(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)急求答案,帮忙回答下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4-07-23 16:00:50

大家好,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太极生两仪的全文,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两仪 中国古代哲学名词。

2、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

3、”指天地或阴阳。

4、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,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、静为阴,合称动静为两仪。

5、他说:“身体一动一静之式,两仪是也。

6、”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,把八卦掌的左、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。

7、他说:“两仪者,是一气伸缩之理。

8、左旋之则为阳仪,右转之则为阴仪也。

9、”另外,孙禄堂还依“近取诸身”说,比附人体“两肾为两仪”。

10、动静、阴阳、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,所以武术中多有以“两仪”名辞引入之处。

11、在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中,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之妻宁中则善合两仪剑法,并将之传给令狐冲和岳灵珊。

12、两仪 两仪即阳仪和阴仪.表达阳仪和阴仪的图形有很多种.《楚词》言“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”,浑天家言“天包地如卵里黄”,则天有九重,地为浑圆,古人已言之矣。

13、西洋之说,既不背于古,而有验于天,故表出之。

14、斋其言九重天也,曰最上为宗动天,无星辰,每日带各重天,自东而西左旋一周,次曰列宿天,次曰填星天,次曰岁星天,次曰荧惑天,次曰太阳天,次曰金星天,次曰水星天,最下曰太阴天。

15、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,皆随宗动天左旋。

16、然各天皆有右旋之度,自西而东,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。

17、其右旋之度,虽与古有增减,然无大异。

18、惟恒星之行,即古岁差之度。

19、古谓恒星千古不移,而黄道之节气每岁西退。

20、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,而恒星每岁东行。

21、由今考之,恒星实有动移,其说不谬。

22、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,命日为九十六刻,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,以之布算制器,甚便也。

23、其言地圆也,曰地居天中,其体浑圆,与天度相应。

24、中国当赤道之北,故北极常现,南极常隐。

25、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,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。

26、东西亦然。

27、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。

28、以周天度计之,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。

29、以周径密率求之,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。

30、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。

31、凡北极出地之度同,则四时寒暑靡不同。

32、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,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。

33、惟时令相反,此之春,彼为秋,此之夏,彼为冬耳。

34、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,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,则时刻差一辰。

35、若相距一百八十度,则昼夜相反焉。

36、其说与《元史》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
  • 【卢姓的来源】卢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根据历史文献和族谱记载,卢姓的来源主要有以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龙眼的原产地是在中国吗】龙眼,又称桂圆,是一种常见的水果,广泛种植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关于龙眼的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龙眼的成熟时间是几月龙眼是几月份成熟】龙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,因其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龙脷叶功效有哪些】龙脷叶,又称“龙利叶”或“龙舌叶”,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主要来源于萝藦科植物龙脷叶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龙利鱼做法】龙利鱼是一种肉质鲜嫩、营养丰富的海鱼,近年来在家庭餐桌和餐厅中越来越受欢迎。由于其刺少、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六一节祝福语简短】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之一,它象征着快乐、纯真与希望。在这一天,无论是家长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榴莲保存方法】榴莲是一种味道独特、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,但因其果肉柔软、易变质,保存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流行的网名】在当今网络时代,网名已成为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表达个性、展示态度的重要方式。无论是游戏、社交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靈活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靈活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词语,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适应能力、变通性。它在不同语境...浏览全文>>
  • 【酃绿的读音】“酃绿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,常见于茶叶、地名或文化背景中。为了帮助读者准确掌握其读音和...浏览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