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(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)
大家好,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,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,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,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。
2、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,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。
3、它们互为表里,相互依存,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,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。
4、层层的分封,形成森严的等级,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,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,防止内部纷争,强化王权,把“国”和“家”密切地结合在一起。
5、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,发展于商朝,完备于周朝,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。
6、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,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。
7、周王自称天子,称为天下的大宗。
8、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。
9、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,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。
10、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。
11、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,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。
12、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。
13、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(宗子)。
14、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,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。
15、后来,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,逐渐建立了由政权、族权、神权、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。
16、扩展资料形式家谱家谱,是使后代知晓统系来处的方法,又可以使家族不散不失传。
17、然而修家谱的目的是治国,将古代宗法尊祖、敬宗、收族的原则,变成了修宗谱、建宗祠、置族田、立族长、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。
18、家谱的雏形,在殷商卜辞中的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。
19、隋唐以前,家谱的修撰已相当发达,大量的家谱书籍问世,但大多未留传后世,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。
20、 [13] 宗祠宗祠习惯上称祠堂,是供奉祖先神主,进行祭祀的场所,被视为宗族的象征。
21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,《礼记·王制》中已记载了 帝王贵族的宗庙制度 。
22、即天子七庙太祖、三昭、三穆,诸侯五庙太祖、二昭、二穆,公卿三庙太祖、一昭、一穆。
23、秦代“尊君卑臣,无敢营宗庙者。
24、汉世多建祠堂于墓所”。
25、士大夫不敢建宗庙,从此宗庙成为天子专有。
26、宋代朱熹提倡建立祠堂法: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、曾、祖、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,而且,初立祠堂时,计现田每龛取1/20以为祭田,亲尽则以为基田。
27、由宗子主之,以给祭用。
28、清代,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,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。
29、祠堂中的主祭——宗子,相当于天子;管理全族事务的宗长,相当于丞相;宗正、宗直,相当于礼部尚书与刑部尚书。
30、祠堂最能体现宋代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。
31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宗法制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猜你喜欢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最新文章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
- 12-29